close

rsq00056q53o5qo70s7

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
琵曲合為感而奏,詞賦合為懷而頌,
碑誌合為銘而詠,字令合為境而墨,
駢文合為典而撰,鑑紀合為牘而傳。
.

文學是時代最忠實的紀錄者,戰亂的年代
不會流行風景怡情的詩文。
以現代的解讀來看,作者的文風與慣用主題,
一樣都是反應作者本身現在身處的環境。
就像目前心繫對象若是從缺之人,要他自發
性的每天一篇情書,而且每天內容都要不一樣,
那可能真的有點難,就算再怎麼幹古唬爛、
文筆一流的人,沒有心儀的人,也都很難持久。
(就算真的持久,每一篇看起來也都會一樣)


所以寫作之人的文風一定是他最直接反應的
心理狀態,並不一定是自己的,嚮往的心理
層面也能反應在筆風。內容物則反應著本身
的世界觀、主觀論點、想像力、你的生活、和
你對「自我」所探索到的程度。
因為主角本身就是作者的延伸,應該沒人想寫
與自己不苟同的性格還寫的那麼不亦樂乎吧?
我想。


那麼問題來了,先把「文章反應自己的屬性」
這點擱下,反向思考。如果你想要寫一本全球
暢銷的小說,是不是只要能夠迎合最符合大衆
的思想觀,描述詞句最能進入大數人的想像
邏輯,故事架構的獨特性一定要是最多人嘆為
觀止的史詩級,然後努力學習已暢銷作家的文
法優點……
那就保證一定會暢銷呢?


我沒法回答你,因為我不是暢銷者,也沒嘗試
過這種假設。但我可以經由暢銷作家本身對於
自己作品暢銷的想法,來分享一些我個人對於
這個問題的看法。



喬治·R·R·馬丁《冰與火之歌》原作者。


我想夠暢銷了吧?其他的作品不談,光《冰與火之歌》這一系列的
史詩故事就讓他躋身於全球最暢銷作家的第一名(不是之一,是第一)。
好萊塢最有影響力的編劇家,現在連史蒂芬.金、哈利波特的羅琳都只能
看他的車尾燈。(2016年馬丁還排在他們之後,位居第四)


他也是黑暗主義的作家,他特別喜歡描寫權力鬥爭之下的各種醜陋人性
與荒誕,沒有預設觀點的世界既定架框(善不一定會有善報,惡人也存在
不會報應),真實的世界難道你不覺得比較傾向這樣才貼近嗎?問問你的
內心。


人物會有一種強烈的憂鬱感。他筆下的角色通常都不幸福,或者至少不滿
意在這個殘酷的世界裡追求夢想。他們身上有很多悲劇英雄的元素。

HBO Reviewer T. M. Wagner曾寫到,

「永遠不要說馬丁不喜歡莎士比亞無謂的
悲劇。」
黑暗的主題可能對某些讀者是一個障礙,「如果過於的悲觀讓你感到不適,
或者你想看一些更喜而樂見的東西,那麼你最好去別的地方找了。」
他如是說道。


馬丁的角色通常是多重的,每個角色都有複雜的過去,抱負與野心。
《出版者周刊》評價他的史詩奇幻《冰與火之歌》裡的兩個人物:
「像丹妮莉絲,艾莉亞和弒君者這樣複雜的角色,讓讀者停不下來。
作者,就像托爾金和Jordan(詩中角色)一樣,讓我們關心角色們
的命運。」然而沒有人有不真實的運氣,災難、傷痛、死亡都可能
會落到任何主要或次要角色的頭上,不管讀者有多麼的關心他們。
馬丁表示他殺死重要角色是為了增加故事的深度,「…當我筆下的角色
遭到危險的時候,我希望你們在翻到這頁的時候感到害怕,所以你要從
一開始保持你的全身心投入故事中。」


無論如何,現年72歲的馬丁爺爺,他對他故事人物所投入心力的
專注度與努力,常人就難以辦到,無庸置疑,這對很多人而言是刻苦的。


提到這裡有沒有讓你燃起寫作的熱情?人家年紀可有一定的程度,
可看見的是精練和專業,我想72歲的我可能老年痴呆了吧?雖然不知道。
不過最後我想說的是,現在的我,是以馬丁對黑暗主義的詮釋作為頭號
學習對象,在認真磨練自己的文筆。


有一天他會變成我的假想敵。


再有一天我希望他會不得不知道我是誰。


這不是狂妄,這是鬥爭心。


共勉之。

 
arrow
arrow

    别觴 (天樞辰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