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9201-vintage-mechanism-1920x1080-photography-wallpaper27435-vintage-clock-1920x1080-digital-art-wallpaper

我國古籍記「人食人」的事,並不罕見,千餘年前「人食人」甚普遍。《公羊傳》便記春秋時期圍城出現糧荒,饑民「易子而食,析骸而炊之」的慘象;當時絕糧後食物的次序是馬、雀、鼠、妾、奴、婦人及老弱男子,而到了五代的後漢,有大官「好食人肝,嘗剖而膾之;膾盡而人猶未死。又好以酒吞人膽……」又說「長安城中食盡,取婦女幼稚為軍糧,日計數而給之;每犒軍,輒屠數百人,如『羊豕法』」。「飢餐胡虜肉,渴飲匈奴血」,雖是「慷慨悲壯」之詞,亦是現實的反照。


人食人在我國向稱「人相食」,嬰兒肉則稱「和骨爛」;而被當肉食出售的人稱為「兩腳羊」或「菜人」,便如菜犬和菜鳥一樣,在天災人禍餓殍遍野時,食人實是稀鬆平常的事。


隋末的諸葛昂和高瓚。《唐人說薈》卷五引用張騫《耳目記》的記載,高瓚把雙胞胎小孩殺掉,腦袋、手和腳分別裝在盤子裡,做成「雙子宴」,和諸葛昂一起享用。諸葛昂則把自己的愛妾蒸熟,擺成盤腿打坐的姿勢,臉上重新塗好脂粉,諸葛昂親手撕她大腿上的肉請高瓚吃。


多數情況下發生的食人都發生在極端特殊的情況下:戰爭,饑荒……以及特定風俗。不過,和西方將屍體入藥的歷史相似的是,李時珍當年完成《本草綱目》,他搜集藥名是為了「凡經人用者,皆不可遺」,「人部」舉凡毛髮、指甲、牙齒、屎尿、唾液、乳汁、眼淚、汗水、人骨、胞衣(紫河車,也就是人類的胎盤)、體垢、月水、人勢(陰莖)、人膽、結石……皆可入藥。頭髮可治傷寒、肚子疼,男性陰毛治蛇咬,人魄(人弔死級的魂魄)可以安神定魄……


具體來說,吃人的腦袋會得庫魯病(kuru),這是一種類似於瘋牛病的腦部疾病。之所以會得庫魯病,這是因為人的腦部含有朊病毒蛋白(prion,嚴格來說它不是病毒,而是一類不含核酸而僅由蛋白質構成的可自我複製並具感染性的因子),它是庫魯病的病原體。患者初期會出現身體顫抖的症
狀,最終不治身亡。

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會被感染……


讓人驚訝的是,也存在一些例外。據人類學家所知,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弗雷(Fore)部落的族人就以食人而聞名。一直到20世紀50年代末期,弗雷人都會通過吃親人的肉來凈化自己的靈魂。他們當中曾有數以千計的人因感染了庫魯病而死(「kuru」一詞實際就來源於弗雷語,意為顫抖)。但是,並非所有人都因此而喪生:在過去的200多年中,某些弗雷人就出現了基因突變,沒有感染庫魯病。

n3300085190qo8472o0n3400085q93288r1o70

 

若干年前,《紐約時報》的記者納塔莉·安吉爾記述了蔗蟾、蚓螈、赤背蜘蛛和其他一些吃食同類的動物的故事。其中的蔗蟾,相比其他食物,它最喜歡吃自己同類的卵。

為什麼會這樣?安吉爾寫道:「研究人員提供了三種動機:第一,食用同類有助它們成長發展;第二,可以減少未來競爭對手;第三,可以有更豐富的食物來源,因為對於其他動物來說有毒的東西,自己卻可以免疫。」

從進化論的角度論述的原因可以推及更多生物體,甚至也包括像印度長毛熊這種偶爾會吃掉同類的動物。正如瑪麗·貝茨在《連線》雜誌上所寫的,長毛熊吃掉同類這種事也不是沒發生過(它們很有可能是迫不得已)。

所有這些人與動物同類相食的案例,並非只為一時獵奇,它們其實說明了,進化的過程有可能會和我們的文化價值觀相悖。生物的進化是通過自然選擇實現的,但其結果並不總是與我們所視的社會價值一脈相承,所有同類相食的案例都很清晰地體現了這一點。


但說到底,同類相食的行為並不僅僅只是違反道德基礎與生物生存繁衍的根基這麼簡單,它對絕對佔最大多數的人來說是恐怖的,是會變成心裡夢魘的,相信除了蟲類世界以外,世界上絕大多數的生物若是先摒除在嚴苛的生存條件下為前提,牠們對於同類相食我想應是具有同樣恐懼的。


差別只是自然界本身就看慣了被進食中的屍體,於是牠們看的沒有像我們人類看人類感覺那麼噁罷了。但是任何有生命的物體都是會害怕被吃掉的,沒有哪一種生物就會有比較不怕。(獅子? 獅子其實也怕, 只是牠們從來沒有遇過會吃獅子的生物而已, 但如果你把牠丟到老大是鯊魚的海裡試試....嘿嘿)


不過話說回來,是不是全世界只有人類看到自己同類的屍體會尖叫的?(人類只要從個體來看就會變的相當嬌弱)咦?全世界最能造成種族滅絕、生態滅絕、生物絕種的物種,全世界最能製造戰爭消減過多同類的物種……是不是有什麼地方怪怪的?


(謎之聲 : 種族滅絕?食人?唬爛三小!現在這個時代的男人做過最暴力的事就是拿個拖鞋打小強而已了啦!再唬啊!)

.

.

-【別觴抒文集】:中國食人錄 (一)……文:別觴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圖文創作
    全站熱搜

    别觴 (天樞辰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